
DSE 英文閱讀卷(Paper 1)分析與應試策略(2018-2023)
根據 2018 至 2023 年 DSE 英文閱讀卷(Paper 1)的數據分析,考生在不同部分的表現、常見困難及改進建議如下。了解這些趨勢,有助於考生針對弱點作出針對性訓練,提高閱讀理解能力。
整體表現趨勢
考生選擇與分數分佈
- B2(較難部分)較受考生選擇:每年約 55% 考生 選擇 B2,而 45% 考生 選擇 B1(較易部分)。
- 各部分平均分比較:
- Part A(必答部分)平均分最高,反映考生在基本閱讀理解方面表現較穩定。
- Part B1 的平均分低於 Part A,但仍高於 Part B2。
- Part B2 平均分最低,反映該部分的難度較高。
各部分表現分析
Part A(必答部分)
- 文章主題:題材多樣,涵蓋訪談、文章、文化或行業(如背景音樂、大館復修、漫畫產業等)。
- 考生強項:
基本事實理解:多項選擇(MC)及 True-False-Not Given 題型答對率較高。
直接資訊提取:超過 60% 考生 能正確找出文章中的明確細節。
整體理解:如作家觀點或標題選擇的表現有所提升。
- 考生弱點:
填充題(Gap-Fill):常見錯誤包括詞性錯配、拼寫錯誤及語法不準確。
代名詞參照(Pronoun Referencing):例如無法準確識別 it 或 them 指代的內容。
推理題(Inferential Questions):涉及隱喻、諷刺或抽象概念的問題,答對率低於 40%。
過度依賴抄寫:部分考生直接從文章複製句子,未能有效轉換成適當答案格式。
Part B1(較易部分)
- 文章主題:多為考生易理解的話題,如蜜蜂、求職、閱讀文化等。
- 考生強項:
配對題(Matching):如將求職廣告與應徵條件配對,表現較佳。
True-False-Not Given 及詞義辨識題:答對率普遍較高。
基本理解能力:考生能正確理解大意及直接資訊。
- 考生弱點:
填充題(Gap-Fill):詞性錯誤、重複抄寫文章內容等問題持續存在。
代名詞參照(Referencing Questions):如不清楚 “they” 或 “it” 指代的對象。
整體理解(Holistic Understanding):如總結文章重點時,考生往往遺漏關鍵內容。
Part B2(較難部分)
- 文章主題:題材更抽象,例如人工智能(AI)倫理、回憶錄、養蜂行業等。
- 考生強項:
事實資訊辨識:如能準確找出人物、蜂蜜的特徵等具體資訊。
詞彙與隱喻理解:某些考生能較準確地解釋文中的詞語或修辭手法。
- 考生弱點:
推理及開放式問題:
- 抽象概念理解(如 “honey farming is like a drama” 的比喻)。
- 總結不同觀點(如人工智能道德爭議)。
- 解釋隱喻(如 “baggage” 隱喻罪惡感)。
句子填充與改寫:
- 部分考生直接抄寫文章內容,未能改寫答案,導致失分。
- 語法錯誤影響答案完整性。
應試建議
提高填充題(Gap-Fill)準確度
注意詞性變化(如單複數、動詞時態)。
避免重複題目中已有的詞,確保答案完整。
完成後校對語法,檢查句子是否通順。
懂得回答推理與抽象問題
關注文章大意,不要只聚焦於單句內容。
學習換句話說(Paraphrasing),避免逐字抄寫原文。
分析語氣與寫作目的,理解隱喻和諷刺的表達方式。
強化代名詞參照(Pronoun Referencing)
閱讀前後文,確認代名詞對應的對象。
利用語法線索(如 them 必指代複數名詞)。
句子填充與改寫(Sentence Completion & Paraphrasing)
避免長篇抄寫,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重點。
答案要精簡,確保內容不偏離問題要求。
B1 還是 B2?慎重選擇!
根據自身強項選擇:
- B1 適合:較擅長事實理解,但推理能力較弱的考生。
- B2 適合:能處理抽象問題,具備較強分析能力的考生。
提前訓練推理題和長篇理解,避免臨場選錯部分影響發揮。
總結
過去數年的數據顯示,考生在直接資訊理解方面表現較佳,但推理、隱喻解讀和語法準確度仍然是弱點。通過針對性訓練,如提升填充題準確度、學習換句話說技巧,並選擇適合自己的 B1/B2 部分,考生可望在閱讀卷中取得更佳成績!